江纹  又名:

民 族:  出生地:中国台湾,台北  身 高:

英文名:jiangwen 

籍 贯: 

星 座: 

职 业:音乐,作者 

生 日:1910年6月11日 

更新时间2025-03-23 09:35:50 

参演作品:由  江纹  等参与的作品的等,自发布以来就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口碑,非常受广大欢众喜爱。ID:(370939)

详细介绍:

江文也(1910—1983)男,原名江文彬,客家人,祖籍福建省永定县,生于台湾淡水郡(今台北)。中国台湾作曲家。1914年举家迁居厦门,1918年进入厦门旭瀛书院求学。1922年母亲病故,1923年13岁时到日本东京就读小学,不久进入长野县“上田中学”就读,在中学时就展现出对音乐浓厚的兴趣。1928年“上田中学”毕业后,遵照父亲遗嘱进入武藏野高工业学校(今东京都市大学)电机科就读,课余时间前往东京音乐学校进修,选修声乐与音乐基础理论等课程,作曲老师是桥本国彦。1932年毕业后在“东京时事新报社”主办的“日本第一届音乐比赛”中,获声乐组入选。1933年再度获奖,并获藤原义江歌剧团团长赏识,聘为该团艺员,担任男中音。1933年开始专攻作曲,师从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笮,并参加日本新兴作曲家联盟。1934年创作第一部作品管弦乐曲《台湾舞曲》  。该曲在1936年第十一届奥林匹克国际音乐比赛中获银奖。此后他又连续4次在日本全国音乐比赛中获作曲奖。美籍俄国作曲家齐尔品(A.N.切列普宁)搜集出版了江文也创作的钢琴曲《小素描》  、《 三舞曲 》  、《十六首小品》  和声乐曲《台湾山地同胞歌》  等 。1934年6月7日至8日参加藤原义江歌剧团第一次公演,演出普契尼的《波西米亚人》  。他与上田市长之女龙泽信子结婚。1935年以后,在日本连连得奖,作品不断问世,在日本乐坛奠定了作曲家地位。管弦乐《盆颂主题交响曲》  获日本全国第三届音乐比赛作曲祖第三名。1936年管弦乐曲《台湾舞曲》  在德国柏林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文艺竞赛中获二等奖,并获大指挥家温格纳尔银牌奖。1937年管弦乐曲《赋格序曲》  获日本全国第六届音乐比赛作曲组第二名。1938年《钢琴断章小品集》  在威尼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音乐节获作曲奖。1938年秋,应柯政和邀请到北京,在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任作曲和声乐教授 ,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音乐 ,创作了大型管弦乐曲《孔庙大成乐章》  。日本占领期间,他曾写过一些适应日本侵略者宣传需要的歌曲。1939年初,结识北京第二女师音乐系学生吴蕊真,江文也为其改名“吴韵真”,后两人结婚。1940年舞剧《香妃传》  在东京高田舞蹈团演出;管弦乐曲《孔庙大成乐章》  由江文也亲自指挥日本新交响乐团,分别在3月及8月在东京放送局向中国、南洋、美国等地广播。回中国后,除创作音乐与教学以外,继续研究中国古代音乐与音乐理论,并创作文字著作10部。1938年至1945年创作了《春晓》  、《静夜思》  、《春夜洛城闻笛》  、《渔翁乐》  等诸多音乐作品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,因抗战时期曾为亲日组织“新民会”做事而遭逮捕,出狱后短暂在北平郊区一所回民中学任教,此时创作了大量中国调式天主教圣歌。1947年受聘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。1949年同艺专师生一起迎接了北平和平解放。新中国成立后,1950年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。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打成“右派”。1966年文革爆发后遭受冲击。1969年随学院到河北清风店在第38军接受改造。1973年回到北京。1978年获平反,恢复原教职。1983年10月24日在北京病逝。作品有管弦乐组曲《故都素描》  ,交响诗《汨罗沉流》  、《俚谣与村舞》  ,钢琴曲《北京万华集》  、《乡土节令诗》  、《渔夫舷歌》  ,钢琴三重奏《在台湾高山地带》  等。写有《中国古代正乐考——孔子音乐论》  等音乐学著作。(db)

随机推荐

    Copyright © 2016-2018 南瓜剧情网 Ver.4 Inc. 版权所有
    免责声明:本站只提供web页面,不提供资源存储,不参与录制、上传。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。百度地图

    10-01 01:52:58  耗时:1.876